政策支持活跃市场 智能交通规模中有不足
2014/5/2 22:52:46点击: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与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大批的传统安防类企业与交通基础设备生产商陆续进军智能交通行业,促进了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智能交通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2012年智能交通行业保持了21.7%的增长速度;2013年,中国智能交通毛利约为5.59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8.2%。而随着水陆空联程联运的大交通体系逐步形成,车联网、船联网等智能模块或将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
政策支持,智能交通概念活跃市场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和汽车数量井喷式增长,城市拥堵问题近年几何级数地出现,同时伴生愈加严重的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明显地制约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拥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长有限而需求增长过快;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驾驶者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机动车发展的进度。在传统手段无能为力或性价比过低时,让交通更为顺畅的任务就转向了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部分组成。
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国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我国目前仍处于智能交通的初级阶段,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交通监控系统和集成交通指挥平台在这一阶段迎来需求的爆发和行业的快速增长。
无可厚非,政策支持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有力支撑。资料显示,智能交通最早由美国提出,随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加入这一行列,全球正在形成一个新的ITS产业链。各国ITS的发展也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我国ITS研究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该行业的研究及建设,尤其近几年,国家连续推出多项发展计划,且人口大国的国情给我国智能交通应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对于交通投资规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室主任李连成表示,“十二五”时期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前两年已经完成近1万亿元,后三年仍需投资1.3万亿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将达12万公里,目前通车里程是9.5万公里,再加上乡镇、建制村以及一些线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资规模在2.5万亿左右;“十二五”后三年,还有40多个机场、近百个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这必将引爆新一轮高潮。
停车场智能化衍变是主题
停车场系统作为智能交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智能化是趋势必然,需求在即。根据《2006年-2014年中国出入口控制与管理系统细分市场研究及重点企业竞争力深度调研报告》数据,2009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5亿元,2010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需求达到14.5亿元;2011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约可以达到18亿元。初步估算,2014年,停车场市场需求将可能超过37亿元。根据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一套价格平均在3-6万元之间,据此推算,2014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需求量约为8万套左右。由此可见,停车场市场潜力较大,行业前景较好。
智能化是未来停车场发展的大势所趋,智能停车场最新的技术和应用趋势主要有云停车服务平台、无人值守自助缴费。未来,智能停车场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停车场实现联网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建设智慧停车物联网平台,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
◇停车诱导、车位引导和反向寻车系统快速普及,目前在建的停车场越来越大,动辄几千个车位以上,这样大的停车场如果没有引导和寻车系统而靠人员疏导的话,对管理人员和客户都是一个灾难。
◇无人化服务逐渐普及,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过去靠人海战术管理停车场的方法越来越不行了,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停车场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管理人员逐渐减少,直至实现无人化服务。
◇手机实现车位预定、支付、寻车等功能,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这两年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固定互联网用户,利用手机订餐、购买电影票、下载优惠券、交友等已经普及,所以停车场中的这些应用将快速普及。
◇立体车库增多,我国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土地成本高,参照日本等国的经验,立体车库具有占地少、利用率高、进出方便等优势,将会快速发展。
车联网试水,发展重点或有不足
数据显示,今年的全球车联网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8.2亿美元。据调查,用户中有超过70%的车主听说过“车联网”,其中逾40%存在主动查找和使用的意愿;实际使用过车联网服务的用户已超20%,超过50%的预购车主有接受车联网服务想法;车联网服务在中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基础,近30%的用户表示愿付费使用。
没错,随着智能交通的不断完善发展,以车联网为主的系列智能交通模块迅速起步。预计市场进入成熟期后,车联网将与城市主网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内部开始融合,向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发展,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在不久的将来,车联网有望延伸至金融、紧急救援、医院、汽车维保、交通运输、IT等诸多领域。
然而,车联网试水,发展重点有不足。
车联网产品满足了用户希望用更简单的方式解决出行的一系列问题的消费需求,未来有望迎来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不过,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目前车联网产业链仍不完善,车联网价值链距离成熟这一目标还很远。
目前我国车联网应用受用户欢迎的主要是在车载导航和高速公路电子停车收费方面的功能。这是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等技术的识别系统和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中的电子地图、导航定位等服务,已经应用得比较成功。而在其他技术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还在试用阶段,迟迟未能推广应用。甚至有的用户担心车联网技术发展在为人们驾驶提供了进一步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可能让人们增加操控汽车的难度。同时,还有用户认为,车内半导体数量增多会加大电磁干扰,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此外,目前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清晰、行业标准缺乏以及网络覆盖与带宽等因素,又进一步拖累了车联网技术发展的脚步。大多数汽车厂商并未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固有的汽车产业模式,互联网元素只是汽车的附加功能。目前的车联网系统大多选择在Linux或Android系统基础上重新开发,但是出于安全性等问题考虑,很多企业不愿开放自己的系统,各系统无法兼容,不同系统间无法访问。
因此,大力研发完善车联网技术将成为企业提升服务品质、进军中高端市场及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现在应用Android平台的车联网产品与传统的产品相比优势有不少,但Android技术的源头应用只为便携式数码类产品,把它嫁接在汽车上,其开发难度、实操体验及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仍然面临未知的考验。这些企业所研发的车联网产品种类纷繁,但产品的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的空间。
目前的车联网产品,还有许多功能需要新研发技术的完善和补缺:单点触控、语音控制、操作平台等功能仍然达不到人们的预期。目前国内后装厂家所出货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载多媒体产品实际上并不多见,就算寥寥几家企业的产品也因产品售价不菲,而导致销量并不多。不少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宁愿舍弃车联网系统,选择更实用的操作平台。
但作为未来发展重点,车联网的试水是必然。不少企业已纷纷采取行动,在各地成立车联网联盟,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下功夫,很多企业与企业或高校达成合作,联手移动通信运营商备战车联网等等。今后,车联网的发展将会日新月异,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联网产品将能更好更快地应用到汽车业领域当中,助力智能交通建设发展。
智能交通有规模 特征风险需了解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偏“硬”偏“散”。从行业规模看,美国、日本的智能交通行业收入分别达到1,118亿和377亿美元,而我国不到380亿人民币。从行业格局看,海外较为集中,项目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占60%-80%市场份额;我国仍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龙头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4。就如同上文所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基于智能交通ITS。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上升时期,将对提高城市交通设施利用效率、提升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促进节约型城市交通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特征风险需了解。
首先,周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于公用事业,需求比较稳定,且目前属于行业发展前期,其周期性特征较弱。
其次,区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规模相关,因此市场主要集中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第三,季节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主要客户为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等,大多属于政府采购的内容,需要依据政府采购的流程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而政府采购部门一般在上半年制定采购计划和进行项目需求调研和设计,下半年才安排进行实施。并且,由于政府预算管理的特点以及资金支付的审批手续繁琐,主要在第四季度支付采购款项,上述情形使得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第四,排他性。国家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从业资质的要求,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资质门槛。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均须经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其发射特性进行型号核准,核发“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国家对接入公用电信网使用的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电信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实行进网许可制度的电信设备必须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进网许可证。
结语
从各省市发展规划来看,中国大多数城市从2009年起大规模增设公交道,建设新的轨道交通,以构建大公交网络。国家和地方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采购应用于公交、地铁、轻轨和出租车的各种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和产品。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的城乡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交通信息化的范围逐步向城镇郊区扩展,全国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水平将有显著提高。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策支持,智能交通概念活跃市场
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和汽车数量井喷式增长,城市拥堵问题近年几何级数地出现,同时伴生愈加严重的交通事故、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明显地制约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拥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长有限而需求增长过快;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驾驶者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机动车发展的进度。在传统手段无能为力或性价比过低时,让交通更为顺畅的任务就转向了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部分组成。
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国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我国目前仍处于智能交通的初级阶段,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交通监控系统和集成交通指挥平台在这一阶段迎来需求的爆发和行业的快速增长。
无可厚非,政策支持是智能交通发展的有力支撑。资料显示,智能交通最早由美国提出,随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加入这一行列,全球正在形成一个新的ITS产业链。各国ITS的发展也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我国ITS研究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该行业的研究及建设,尤其近几年,国家连续推出多项发展计划,且人口大国的国情给我国智能交通应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对于交通投资规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与技术研究室主任李连成表示,“十二五”时期铁路基建投资2.3万亿元,前两年已经完成近1万亿元,后三年仍需投资1.3万亿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将达12万公里,目前通车里程是9.5万公里,再加上乡镇、建制村以及一些线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资规模在2.5万亿左右;“十二五”后三年,还有40多个机场、近百个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来,“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资规模近4万亿元。这必将引爆新一轮高潮。
停车场智能化衍变是主题
停车场系统作为智能交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智能化是趋势必然,需求在即。根据《2006年-2014年中国出入口控制与管理系统细分市场研究及重点企业竞争力深度调研报告》数据,2009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1.5亿元,2010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需求达到14.5亿元;2011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市场规模约可以达到18亿元。初步估算,2014年,停车场市场需求将可能超过37亿元。根据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一套价格平均在3-6万元之间,据此推算,2014年国内停车场管理系统需求量约为8万套左右。由此可见,停车场市场潜力较大,行业前景较好。
智能化是未来停车场发展的大势所趋,智能停车场最新的技术和应用趋势主要有云停车服务平台、无人值守自助缴费。未来,智能停车场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停车场实现联网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建设智慧停车物联网平台,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
◇停车诱导、车位引导和反向寻车系统快速普及,目前在建的停车场越来越大,动辄几千个车位以上,这样大的停车场如果没有引导和寻车系统而靠人员疏导的话,对管理人员和客户都是一个灾难。
◇无人化服务逐渐普及,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过去靠人海战术管理停车场的方法越来越不行了,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停车场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管理人员逐渐减少,直至实现无人化服务。
◇手机实现车位预定、支付、寻车等功能,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这两年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固定互联网用户,利用手机订餐、购买电影票、下载优惠券、交友等已经普及,所以停车场中的这些应用将快速普及。
◇立体车库增多,我国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土地成本高,参照日本等国的经验,立体车库具有占地少、利用率高、进出方便等优势,将会快速发展。
车联网试水,发展重点或有不足
数据显示,今年的全球车联网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8.2亿美元。据调查,用户中有超过70%的车主听说过“车联网”,其中逾40%存在主动查找和使用的意愿;实际使用过车联网服务的用户已超20%,超过50%的预购车主有接受车联网服务想法;车联网服务在中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用户基础,近30%的用户表示愿付费使用。
没错,随着智能交通的不断完善发展,以车联网为主的系列智能交通模块迅速起步。预计市场进入成熟期后,车联网将与城市主网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内部开始融合,向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发展,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在不久的将来,车联网有望延伸至金融、紧急救援、医院、汽车维保、交通运输、IT等诸多领域。
然而,车联网试水,发展重点有不足。
车联网产品满足了用户希望用更简单的方式解决出行的一系列问题的消费需求,未来有望迎来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不过,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目前车联网产业链仍不完善,车联网价值链距离成熟这一目标还很远。
目前我国车联网应用受用户欢迎的主要是在车载导航和高速公路电子停车收费方面的功能。这是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等技术的识别系统和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中的电子地图、导航定位等服务,已经应用得比较成功。而在其他技术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还在试用阶段,迟迟未能推广应用。甚至有的用户担心车联网技术发展在为人们驾驶提供了进一步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可能让人们增加操控汽车的难度。同时,还有用户认为,车内半导体数量增多会加大电磁干扰,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此外,目前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清晰、行业标准缺乏以及网络覆盖与带宽等因素,又进一步拖累了车联网技术发展的脚步。大多数汽车厂商并未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固有的汽车产业模式,互联网元素只是汽车的附加功能。目前的车联网系统大多选择在Linux或Android系统基础上重新开发,但是出于安全性等问题考虑,很多企业不愿开放自己的系统,各系统无法兼容,不同系统间无法访问。
因此,大力研发完善车联网技术将成为企业提升服务品质、进军中高端市场及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现在应用Android平台的车联网产品与传统的产品相比优势有不少,但Android技术的源头应用只为便携式数码类产品,把它嫁接在汽车上,其开发难度、实操体验及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仍然面临未知的考验。这些企业所研发的车联网产品种类纷繁,但产品的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的空间。
目前的车联网产品,还有许多功能需要新研发技术的完善和补缺:单点触控、语音控制、操作平台等功能仍然达不到人们的预期。目前国内后装厂家所出货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车载多媒体产品实际上并不多见,就算寥寥几家企业的产品也因产品售价不菲,而导致销量并不多。不少车企为了节约成本,宁愿舍弃车联网系统,选择更实用的操作平台。
但作为未来发展重点,车联网的试水是必然。不少企业已纷纷采取行动,在各地成立车联网联盟,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下功夫,很多企业与企业或高校达成合作,联手移动通信运营商备战车联网等等。今后,车联网的发展将会日新月异,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联网产品将能更好更快地应用到汽车业领域当中,助力智能交通建设发展。
智能交通有规模 特征风险需了解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偏“硬”偏“散”。从行业规模看,美国、日本的智能交通行业收入分别达到1,118亿和377亿美元,而我国不到380亿人民币。从行业格局看,海外较为集中,项目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占60%-80%市场份额;我国仍以硬件投入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龙头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4。就如同上文所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基于智能交通ITS。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上升时期,将对提高城市交通设施利用效率、提升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促进节约型城市交通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特征风险需了解。
首先,周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用于公用事业,需求比较稳定,且目前属于行业发展前期,其周期性特征较弱。
其次,区域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需求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规模相关,因此市场主要集中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第三,季节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主要客户为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等,大多属于政府采购的内容,需要依据政府采购的流程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而政府采购部门一般在上半年制定采购计划和进行项目需求调研和设计,下半年才安排进行实施。并且,由于政府预算管理的特点以及资金支付的审批手续繁琐,主要在第四季度支付采购款项,上述情形使得本行业的经营特点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
第四,排他性。国家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从业资质的要求,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资质门槛。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均须经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其发射特性进行型号核准,核发“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国家对接入公用电信网使用的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电信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实行进网许可制度的电信设备必须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进网许可证。
结语
从各省市发展规划来看,中国大多数城市从2009年起大规模增设公交道,建设新的轨道交通,以构建大公交网络。国家和地方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采购应用于公交、地铁、轻轨和出租车的各种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和产品。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的城乡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交通信息化的范围逐步向城镇郊区扩展,全国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水平将有显著提高。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 上一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能像买菜 2014/5/2
- 下一篇:智能交通注重新能源概念 因地制宜才是福 2014/5/2